
作者照片
看報用報,一直是我的工作習慣。2006年9月,我被組織安排到濟南軍區(qū)政治部司法信訪辦公室主任崗位,因工作需要,就增訂了《法制日報》。作為黨和國家民主法治建設的喉舌,《法制日報》權威性和專業(yè)性強,是開展工作的“無言之師”。
最初我只是《法制日報》的一名忠實讀者,沒想到后來成為她宣傳的對象。記得是2011年7月,恰逢建黨90周年,各大媒體相關宣傳如火如荼。當時,我先后被中宣部、司法部表彰為全國法制宣傳教育模范,被中央政法委表彰為全國政法系統(tǒng)優(yōu)秀黨員干警,首次走入人民大會堂接受頒獎。當我還處在頒獎的興奮中時,突然接到軍區(qū)政治部新聞干事的電話,說是《法制日報》要從1000名受表彰的個人中選取20人重點宣傳,報社記者陳麗平要采訪我。不久,《王正:服務中心服務官兵》一文在《法制日報》慶祝建黨90周年“紅旗飄飄”欄目登出。有幸成為20位代表之一,無形中放大了我的工作成果和影響,確實倍感鼓舞和激勵,為我后來成長為濟南軍區(qū)“愛崗敬業(yè)”機關干部典型寫下注腳。

2011年,《王正:服務中心服務官兵》一文在《法制日報》慶祝建黨90周年“紅旗飄飄”欄目登出。
隨著國家經(jīng)濟快速發(fā)展和人民群眾法律意識、權利意識的不斷增強,軍人軍屬涉法問題日益增多。部隊各級司法行政機關都在積極探索問題解決之道,大多遇到自身力量不足的瓶頸。2011年8月,我們在充分調(diào)研論證基礎上,指導河南省軍區(qū)政治部協(xié)調(diào)河南省司法廳,探索借助地方法律服務資源解決軍人軍屬涉法問題的路子,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進一步加強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見。
《法制日報》敏銳地捕捉到這一信息,2013年11月28日,以“河南構筑軍民融合式法律援助工作體系”為題,加編者按并用大篇幅版面進行報道。2014年9月7日,國務院、中央軍委印發(fā)《關于進一步加強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見》(國發(fā)〔2014〕37號)。有幸參與國發(fā)〔2014〕37號文件的起草,我感到無比自豪。
2016年初,軍改大幕開啟。當時我已走上北部戰(zhàn)區(qū)陸軍政治工作部保衛(wèi)處處長崗位,面對軍隊重塑、結構重組的大形勢,我主動申請轉(zhuǎn)業(yè),毅然決然地選擇脫下穿了30年的軍裝,成為光榮的“三十萬分之一”。當年12月1日,《法制日報》刊發(fā)報道《以實際行動擁護支持改革——記北部戰(zhàn)區(qū)陸軍政治工作部保衛(wèi)處處長王正》,帶動了中央級媒體對我作為全軍“擁護支持改革”領導干部典型的宣傳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軍事部記者鄧曦光看到該報道后,第二天即趕赴濟南對我進行深度采訪,采制4篇稿件在該臺“新聞和報紙摘要”等欄目跟進報道,在全國全軍引起良好反響。我也被“百度百科”編成詞條。
也許內(nèi)心一直有種“法治情懷”吧,2017年1月,我轉(zhuǎn)業(yè)到山東省司法廳任政治部副主任兼機關紀委書記,工作與法治聯(lián)系更緊密,看報用報更加入迷。
當年4月,我看到《法制日報》刊載的《中央紀委通報8起違反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問題》,結合當時還有少數(shù)干部對吃喝問題存在僥幸心理的實際,決定把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通報的25批次149起典型案例及有關政策規(guī)定收集起來,開展“小事不小”主題警示教育活動,“小事不小”成了黨員干部的“口頭禪”,成為山東省直機關廉政文化品牌,在全省全國都收到良好反響,一些省內(nèi)外單位邀請我去介紹經(jīng)驗或來參觀學習。2019年,我們機關紀委還被表彰為全省紀檢監(jiān)察系統(tǒng)先進集體,成為唯一獲此殊榮的機關紀委。

作者照片
今年6月1日,我們適應閱讀碎片化、視覺化特點,推出“清風司法”微信平臺,把中央要求、紀律規(guī)定、廉潔故事用PPT形式,每周定期推送給廣大黨員干部,使之成為伴隨黨員干部的“小鬧鐘”,釋放出“紀律就在身邊”的強烈信號,抓好黨性黨風黨紀教育?!斗ㄖ迫請蟆沸旅襟w“法治號·掌上觀法”對此進行了報道。
相識非偶然,一見已相牽。從部隊服役到地方工作,伴隨著《法制日報》一路陽光走來,其中既有精神的饋贈,更有無形的鞭策,使我倍感激勵、受益匪淺。在《法制日報》創(chuàng)刊40周年之際,衷心祝愿她越辦越好,在記錄全面依法治國的偉大征程中續(xù)寫更加燦爛的時代新篇。
(作者系山東省司法廳政治部副主任兼機關紀委書記)
 關于我們
    關于我們
    
     聯(lián)系我們
    聯(lián)系我們
    
     微信公眾號
    微信公眾號
     返回頭部
    返回頭部